文/楊室內裝潢輝圖/陳秋明
  ●一好房網是盲目迷信外國建築,追求奇形怪狀與衝天高度
  ●一系統家具是不求甚解照搬傳統皮毛,粗製濫造一堆假古董
  西方工業建築範式席卷中國後,傳統建築日漸式微:本土建築話語權弱、地域文化缺失、京站美食缺乏文化自信,結果“千城一面”。民族建築思想邊緣化背後,是中國人打開國門看世界的惶惑和不安。新時期下,中國傳統建築如何傳承和突破?
  昨日,由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廣東科學中心、羊城晚報聯合主辦的大型系列科普講座“珠江科學大講堂”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作了題為《快速城鎮化下中華建築的傳承與創新》的演講。何鏡堂痛批中國城市盲目崇拜國外建築,追求奇形怪狀建築、一味照搬傳統製造假古董。永慶房屋他說,中華建築精神傳承更多在於內在精神,而不是外表符號。
  中國城市如何避免
  批量生產千城一面
  “我在多年的建築創作實踐中總結出,要建設一個好的建築,必須有好的創作思想和理念。”何鏡堂如是破題。
  他一直致力於文化傳承和建築創新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兩觀三性”的建築創作理論:建築要堅持“整體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建築創作要體現“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即跟地方環境、人文文化和時代流行的範式三者和諧統一。這些是從事建築創作的一個基本點。
  “兩觀三性”建築創作理論要求設計者們用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建築問題,將建築恰到好處地融入到環境中,併為其做出一定貢獻;建築應有利於城市的和諧發展、改善居民生活,具有前瞻性。
  “建築的地域性包含了環境、風土人情、氣候等因素,它是建築賴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則決定建築的內涵和品位,時代性體現建築的精神和發展”。
  但由於盲目追求建築高度、與國外接軌,中國各個城市建設了大量雷同建築,千城一面。不少人開玩笑說,蒙上一個人的眼睛把他放在任何一個中國城市,他都難以根據建築分辨出身處何地。而城市建設的決策者們經常提出要建一座標誌性建築,要求50年不落後。怎樣才是標誌性建築?
  何鏡堂說:“好的建築,必然是創作地域、文化和時代和諧統一的建築。”他認為,歐洲城市的特色是在整體的秩序機理,個性首先服從城市整體形象;中國古建築形象也以整體效應來表達傳統的個性特色。而眼下許多中國城市設計卻丟掉整體性特征,去盲目追求個性。幾乎每一個建設項目,甲方都提出“標誌性”的要求,設計者也片面認為只要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就是有個性,就是“標誌性”。加上我們對城市設計的整體性缺乏深刻理解,如此種種,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別盲目崇拜洋師傅
  別照搬製造假古董
  “當前社會上存在兩種錯誤的城市和建築建設傾向,大部分城市都有這樣毛病。”何鏡堂批判,首先是盲目崇拜及模仿國外的某些建築師傅,一味追求形式奇怪與荒誕;其次是照搬傳統形式,製造假古董。
  “流行並非經典;對傳統形式符號的模擬,也不等於傳承。”他在演講中說,中國的建築設計必須融入世界發展中,吸收先進的設計思想,開拓設計思路,提升設計能力。“同時要立足本土,走扎根中國文化的創作道路,將創新和傳承結合”。
  廣州的紅專廠等建築群,體現一種集體記憶。在現代社會中,這種記憶的保留不是單純保留。“而是在創新的基礎上,在保留歷史記憶過程中,將現代和傳統的設計語言集合”。何鏡堂用了華南理工大學內部老建築改造為樣本說明,核心的老建築佈局不變,僅僅是用新材料翻新建築,也能讓老建築重新散髮光芒,更加符合現代人使用。
  在廣州建設高層建築時,他並不贊同為了體現中國特色,硬給建築加上一個中國式樣的“頂”。“我們傳承的是文化,不是建築上的‘帽子’。”何鏡堂認為,建築更多是精神的傳遞,而不僅僅是外在符號表現。
  “廣州塔就體現了廣州人的精神,‘小蠻腰’的叫法很好。整個塔也體現了嶺南人務實、創新的精神。”他也呼籲,像恩寧路這些具有嶺南地方特色的街道,應以“保留和新生”為主,不能一味拆除。
  嶺南建築思想
  如何傳承發展
  何鏡堂一再提到建築與文化的關係。何謂中國文化?他理解為“儒道互補的哲學體系以及與之相配的‘天人合一、師法自然、和諧共生、厚德載物’的價值觀”,核心觀念則是“和諧”。和諧觀念認同世間萬物在保持獨特性、多樣性的基礎上建立恰當的良性共生關係,各得其所實現“和而不同”的境界。
  他認為,“和諧”是中華文明的政治主張、哲學思想、藝術審美、倫理道德等各個層面的共同文化理想,在當今文化潮流多元撞擊、消長融合的形勢下恰逢其時,也是建築設計、藝術創作的寶貴智慧源泉。
  作為廣州本土的設計師,何鏡堂經歷了60多年來嶺南建築思想的變遷。建國初期以林克明、夏昌世、陳伯齊、龍慶忠等一批學貫中西的早期歸國留學人員為核心,開創了亞熱帶建築的研究和創作工作。這一時期設計師們強調建築與氣候和環境的結合,講究實用和經濟,重視社會實踐,反映了嶺南文化的特色。建築形式清新質朴。特色建築有華南土特產展覽會建築群、廣州文化公園、中山醫學院建築群、肇慶市鼎湖山教工療養所、中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等,使嶺南大地開始煥發新顏。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設計師開始把嶺南園林融合於嶺南建築之中,講究在擁擠中求敞朗,在流動中求靜觀,在朴素中求輕巧,在繁麗中求雅淡;務必求真而傳神,務實而寫意。併在理論和實踐上推進嶺南建築和嶺南園林的同步發展,形成獨特的嶺南新建築設計風格。作品有友誼劇院、山莊旅舍、礦泉旅舍、新東方賓館、廣州賓館、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大樓。
  改革開放迎來了建築創作的春天。20世紀80年代在嶺南出現了白天鵝賓館、中山溫泉賓館、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等一批精品工程,成為改革開放初期的標誌性建築。90年代後嶺南建築創作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務實、創新成為創作特色。嶺南建築也逐漸走向更大的舞臺,作品有廣州珠江新城西塔、廣州新體育館、深圳寶安體育館、廣州大學城等一大批新建築。
  何鏡堂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後,再接再厲進一步將嶺南建築創作思想推向全國。其創作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重慶工學院花溪校區等一大批具有較大影響的建築作品。嶺南學人的建築創作思想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找到了新的契合點。
  何鏡堂其人
  東莞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兼設計院院長。代表作品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建築,在世界面前成功展現了中國形象。
  楊輝  (原標題:何鏡堂批城市建築兩大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n75tnrlz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