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一”來了,但特殊兒童薑寧卻提不起精神來,即將小學結業的他,下一站何處求學,至今沒有著落。“媽媽,要是永遠不畢業就好了。”這兩天,薑寧反覆念叨著。他的外表、言談與尋常孩童幾乎無異。然而,一道“10以外”的加減法就驗證了他的智力。和薑寧一樣的特殊兒童們,求學路往往佈滿荊棘。
  讓特殊兒童去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是國家近年來大力提倡推行的。但現實情況是,特殊兒童進入普通學校很不容易。江蘇省教科院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研究所葉小紅博士告訴記者:“雖然有關教育條文明確規定學校不得拒收符合條件的殘障兒童,但並沒有相應的強制性措施,符合條件更是一個模糊的說法,加上現在的幼兒園、小學還有所謂面試,特殊兒童吃閉門羹再平常不過了。”
  融入普通兒童群體,對於特殊兒童心理健康和生理康覆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學校“敞開”的懷抱,就無法創造康復的“奇跡”。聽障兒童的家長牛莉莉為孩子能進普通學校讀書費盡周折。“跑了好幾所普通學校,都以各種理由拒收,建議我們送去聾校。”牛莉莉苦惱不已,她一直希望孩子能在正常的語言環境學習。“如果去聾校,他會因為習慣手語而徹底喪失學習說話的能力。”
  對特殊兒童而言,隨班就讀更意味著一種平等的對待。南京天河實驗寄宿學校六年級的女孩陳芊是全國唯一一個隨班就讀的全盲盲孩,她考試成績經常是年級第一名,擅長唱歌和珠心算,已從入學時內向的孩子成長為優秀學生。談起6年前決定讓陳芊來校隨班就讀的情景,天河實驗寄宿學校校長陸文傑還記憶猶新,“當時,陳芊媽媽已經找了十多所學校,誰都不願意接受這個孩子。我在報紙上看到她想上普通學校的訴求以後,就把她和她媽媽邀請到學校來參觀。看到陳芊一個人扶著樓梯往下走,轉彎時,頭每次都碰到樓梯拐角,我本能地想去扶一把,但被陳芊媽媽拉住了。陳芊媽媽說,她以後會面臨更多的困難,讓她嘗試著去努力。”不過陸文傑遺憾地表示,這麼優秀的孩子,卻難以升入初中,“我跑了好多學校,沒有人願意接收她。”
  為什麼這麼多普通學校不願意接收特殊兒童?南京十四所幼兒園的尹曉鳴老師告訴記者,首先來自家長的反對。“2012年12月,我們嘗試著接收第一個唐氏患兒清清,家長反應很激烈,有家長說怕他會打自己的孩子。”其次,孩子確實增加了教學負擔,“剛入學時,他會突然在課堂上大喊大叫,教學氣氛一下子被破壞了。”
  一直以來,普通學校接收特殊兒童面臨著師資和硬件設施的壓力。無錫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工作人員王惠君說,無錫的隨班就讀工作雖然開展得不錯,但安排隨班就讀的學校還沒有專門的康復老師,“目前主要依靠每年對老師定期集中培訓和殘障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指導中心的特殊教育老師去學校指導來培養師資。”
  “讓特殊兒童融合到團體中來,這對學校還是個很陌生的課題。”尹曉鳴老師說,為此,幼兒園專門成立了一個課題組,記錄唐氏患兒清清的“融合記錄”,是老師們每天必做的功課。幼兒園還專門為清清配備了一位資源教師,專門照料清清的學習生活。
  “為特殊兒童專門配備一位資源教師,是非常必要的。但這對於大多數普通教育機構近乎奢侈。”葉小紅博士說,受編製影響,普通中小學很難配備專門資源教師,而殘疾兒童的缺陷補償、康復訓練,僅僅依靠接受過簡單培訓的普通教師卻難以完成。此外,特殊兒童所需要的語言訓練、肢体訓練等器具,一般學校也根本不具備。
  “隨班就讀不能僅靠學校單薄的力量。”葉小紅建議,現在接觸和關註特殊兒童的有醫院、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社區等不同機構,如果能把各方面力量聚合落地成一個“資源中心”,輻射周邊隨班就讀學校,特殊兒童的缺陷補償、康復訓練以及教育質量將有大範圍提高。“也就是說,特殊兒童雖然散佈在各個教育機構,但關愛的力量不僅僅依靠學校,學校的壓力就會減輕,利於他們敞開校門接納孩子。”
  儘管進展艱難,但全省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人數在逐年上升。以無錫市為例,各類殘疾兒童在校生總數為1583人,其中在普通中小學隨班就讀的輕度殘障學生有715人。但直到今年1月,該市教育局才出台了不准拒收符合條件的殘障兒童的硬性規定,這個規定還是全省首例。在充滿歡聲笑語的兒童節里,如何把特殊的愛給予特殊的“你”,這個話題仍在考問著我們的內心。
  本報記者 楊頻萍 王 拓
  (原標題:特殊的愛如何給特殊的“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n75tnrlzv 的頭像
    tn75tnrlzv

    家庭日

    tn75tnrlz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